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邓天宏,王国安,焦建丽,等.草温、0cm地温、气温间变化规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4):47-50.
[2] 高迎娟.特种观测项目温度极值规律的揭示及其预报方法的探讨[J],吉林气象,2004,(2):17-21.
[3] 赵艳玲,李静锋,刘泳梅.利用草面温度预报霜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248-1250.
[4] 廖丽光,韦秀贤.铂电阻地表温度与玻璃液体地表温度分析对比[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4):74-76.
[5] 陆生兰.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的原因探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S1):110-111
[6] 韦馨丰,温亚丽,何润洁.湛江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数据差值对比[J],广东气象,2008,30(SⅡ):21-24
[7] 古秋红,黄小雯.气温要素与人工观测记录的对比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S1):84-85
[8] 李雄,董蕙青,黄嘉华,等.南宁各种下垫面温度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J].气象科技,2005,33(6):487-491.
[9] 蔡文华,李文.用地理因子模拟年度极端最低气温模式的探讨[J],气象,2003,29(7):31-33.
[10] 蔡玲玲.如何判断自动气象站草面温度的异常[J],广东气象,2010,32(1):59-60.
[11] 程爱珍,何秋香,黄理,等.气象要素对草面温度的影响分析及其质量控制方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1):70-72.
[12] 李静锋,赵艳玲,高筱英,等.城市草面温度变化规律的初步分析[J],广西农学报,2010,25(2):24-28.
[13] 罗荻,戴腾祥.地温场土壤疏松与否对地温的影响[J],气象,2003,29(4):封二;封三.
[14] 马祖胜,李汉彬,徐明唐.地面最高温度人工与遥测数据差异的原因[J],广东气象,2007,29(2):60-61
[15] 陈玲,张劲梅,李秀艳.东莞市草温与地温、气温的差异[J],广东气象,2010,32(5):56-57.
[16] 张礼春,朱彬,牛生杰,等.南京市冬季市区和郊区晴天大气边界层结构对比分析[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4):329-337.
[17] 罗荻,邱光敏,邓冬梅,等.一次中等相对湿度结露的成因分析[J],广东气象,2016,38(4):34-36.
[18] 张玫,梁振国.一次霜降现象的地面气象要素分析[J],广东气象,2009,31(6):63-64.
[19] 张亚哲,高业新,冯欣.华北平原中部草面温度变化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4):51-53.
[20] 陈凤娟,黄琳,邓吴生.北海市草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相关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3):58-63
[21] 何鹏,陈明艳,戴平凤.灵山县冬季气温空间分布特点的初步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