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马启明.从地面到卫星的雷电探测方法评述[C].第三届全国雷电物理、监测和防护科学讨论会论文集,2001:52-55.
[2] 马启明编著.雷电监测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 虞昊,臧庚媛,等编著.现代防雷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4] 侯荣涛,朱斌,冯民学,等.基于DBSCAN聚类算法的闪电临近预报模型[J].计算机应用,2012,32(3):847-851.
[5] 蔡晓云,宛霞,郭虎.北京地区对流云天气闪电特征及短时预报[J].气象,2003,29(8):16-20.
[6] 魏雪.基于天气雷达资料的闪电监测和预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
[7] 彭丽英,万齐林,王谦谦,等.广东中部地区雷电和CINRAD雷达回波的统计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2007,23(2):171-176.
[8] 石玉恒.雷暴雷达回波特征与闪电活动的相关关系[D].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
[9] 吴量.闪电定位资料和雷达资料等在雷电预警预报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
[10] 姚叶青,袁松,张义军,等.利用闪电定位和雷达资料进行雷电临近预报方法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1,27(6):905-911.
[11] 林铍德,支树林,罗树如.雷电落点和强度临近预报方法初探[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4):61-64.
[12] 陈瑶.雷电监测预警系统[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
[13] 孟青,吕伟涛,姚雯,等.地面电场资料在雷电预警技术中的应用[J].气象,2005,31(9):30-33.
[14] 王强,王建初,顾宇丹.电场时序差分在雷电预警中的有效性分析[J].气象科学,2009,29(5):657-659.
[15] 李颖.大气电场资料时频分析及在短时临近雷电预警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
[16] 吕伟涛,张义军,孟青,等.雷电临近预警方法和系统研发[J].气象,2009,35(5):10-17.
[17] 王振会,徐栋璞,曾庆锋,等.利用地面大气电场和雷达资料进行雷电临近预报方法[J].科技导报,2012,30(14):42-48.
[18] 罗林艳,祝燕德,王智刚,等.基于大气电场与闪电资料的雷电临近预报方法[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25(5):524-530.
[19] 罗树如,毛连海,胡新华.雷电落点概率和强度预报方法初探[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31(2):65-69.
[20] Li P W,Lau D S. Development of a lightning nowcasting systemfor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R].13th Conference on Avia-tion,Range and Aerospace Meteorology,New Orleans,Louisiana,USA,2008.
[21] 林为东,阳宏声.雷电探测网资料的应用与管理维护[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S3):23-24,5.
[22] 史彩霞,林为东,邓英姿,等.基于GoogleMaps的WebGIS广西雷电实时监测定位系统的设计和开发[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S):468-470.
[23] 史彩霞,钟利华,刘世学.WEBCIS技术在广西雷电实时监测上的应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7,22(4):526-530.
[24] 劳炜,林为东,阳宏声.南宁市大气电场雷电预警系统的原理及应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4):80-82.
[25] 曾小团,黄海洪,黄荣成,等.短时临近天气预警集约化业务系统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7,40(3):125-132.
[26] 覃卫坚,寿绍文,王咏青,等.广西雷暴分布特征及灾害成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2):131-138.
[27] 吴桓强.广西雷暴活动特点分析[J].热带地理,2004,24(2):123-126
[28] 张正国,邓宁文,刘丽君.广西地区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C].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分会场论文集,2009:287-294.
[29] 卢炳夫,植耀玲,陈丹,等.广西VLF/LF和ADTD闪电定位系统对比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0,41(2):39-44.
[30] 阳宏声,卢炳夫,植耀玲,等.广西三维闪电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0,41(3):43-48.
[31] 林开平,林宗桂,易燕明,等.各类云系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5,21(4):382-392.
[32] 陈锐,刘洲荣.柳州市强对流暴雨的闪电和雷达回波特征及相关性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6,37(2):38-41.
[33] 梁维亮,屈梅芳,赖珍权,等.广西地区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雷达特征及环境场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6,32(3):10-18.
[34] 黎梓华.影响广西的强雷电天气启动机制对比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3):83-86.
[35] 植耀玲、贲维芬、杨召绪.基于LLS的桂林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形影响分析[J].低碳世界,2018(180):357-358.
[36] 吴量,郭媛,向青才.河池市闪电活动与下垫面植被类型关系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9,40(1):62-44.
[37] 张瑞波,刘丽君.雷电探测资料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应用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4):42-44,55.
[38] 韦增岸,何飞,周光源,等.广西冰雹云闪电变化特征分析及其防雹应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4):38-44.
[39] 郭媛,吴量,何宽,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西雷灾风险区划[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9(2):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