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EASTERLING D R, EVANS J L, GROISMAN P Y, et al. Observed variability and trends in extreme climate events:a brief review[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0, 81(3):417-425.
[2] QIN D, PLATTNER G K, TIGNOR M, et al. Climate Change 2013: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M]. Cambridge, UK and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3] FU G,YU J,YU X,et al. Temporal variation of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in China,1961-2009[J].Journal of Hydrology,2013,487:48-59.
[4] 黄荣辉,陈际龙,刘永.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主模态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水汽输送的关系[J]. 大气科学,2011,35(4):589-606.
[5] 黄荣辉,蔡榕硕,陈际龙,等. 我国旱涝气候灾害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气候系统变化的关系[J]. 大气科学,2006,(5):730-743.
[6] 罗红磊,何洁琳,李艳兰,等.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变化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6,37(1):10-14.
[7] 黄荣辉,陈际龙. 我国东、西部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差异[J]. 大气科学, 2010, 34(6):1035-1045.
[8] 黄琰,封国林,董文杰.近50年中国气温、降水极值分区的时空变化特征[J]. 气象学报,2011,69(1):125-136.
[9] 吴林,覃峥嵘,黄大贞,等.华南区域季节性降水的差异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3):5-7+11.
[10] 肖伟军,陈炳洪,刘云香.近45a华南夏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1):12-14+22.
[11] 申乐琳, 何金海, 周秀骥,等.近50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及水汽输送特征研究[J].气象学报, 2010, 68(6):918-931.
[12] 黄荣辉, 陈际龙, 刘永.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主模态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水汽输送的关系[J].大气科学, 2011, 35(4):589-606.
[13] 吕俊梅, 祝从文, 琚建华,等. 近百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原因[J]. 大气科学, 2014, 38(4):782-794.
[14] 黄荣辉,顾雷,陈际龙,等.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最近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2008,(4):691-719.
[15] 黄荣辉,刘永,冯涛.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和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内动力成因[J]. 科学通报,2013,58(8):617-628.
[16] 周连童,黄荣辉. 关于我国夏季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的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3,(3):274-290.
[17] 刘宣飞,袁慧珍,管兆勇. ENSO对IOD与中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2008,(5):502-506.
[18] 金祖辉,陶诗言.ENSO循环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和冬季降水关系的研究[J]. 大气科学,1999,(6):663-672.
[19] 黄荣辉,吴仪芳. The Influence of ENSO on the Summer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and Its Mechanism[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89,(1):21-32.
[20] 杜银,张耀存,谢志清.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变化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影响[J]. 大气科学,2009,33(3):581-592.
[21] 苏丽欣,黄茂栋,黄晴晴等.近10a西北太平洋海域登陆台风的环境场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4):11-13+19.
[22] 李华实,廖胜石,李露芳,等.1409超强台风"威马逊"近海急剧加强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6,37(1):47-51+132.
[23] 宋佳佳,薛联青,刘晓群,等.洞庭湖流域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9):17-19.
[24] 王克林,章春华,易爱军.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形成机理与生态减灾和流域管理对策[J].应用生态学报,1998,(6):3-10.
[25] 李吉顺,王昂生. 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4):103-110.
[26] 吉红霞,吴桂平,刘元波.极端干旱事件中洞庭湖水面变化过程及成因[J]. 湖泊科学,2016,28(01):207-216.
[27] 王国杰, 姜彤, 王艳君,等.洞庭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1961-2003年)[J]. 湖泊科学, 2006, 18(5):470-475.
[38] 李景刚, 黄诗峰, 李纪人,等.1960-2008年间洞庭湖流域降水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0, 8(4):275-280.
[29] 徐卫红,葛德祥,李娜,等. 1960~2011年洞庭湖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J]. 湿地科学,2016,14(1):108-112.
[30] 鞠笑生,杨贤为,陈丽娟,等. 我国单站旱涝指标确定和区域旱涝级别划分的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1997,(1):27-34.
[31] 章明亮,李燕欣. 国内常用旱涝指标的分类研究[J]. 气象科技,1993,(03):81-87.
[32] 文宝安.物理量计算及其在暴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水汽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J].气象,1980,(06):34-36.
[33] 黄嘉佑,李黄.气象中的谱分析[M].甘肃,气象出版社,1984: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