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维楣,曹文俊,蒋瑞宾.空气污染气象学教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8-17.
[2] 潘润西,陈蓓,莫雨淳,等.广西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天气类型[J].环境科学研究,2018,31(3):465-474.
[3] 莫雨淳,廖国莲,郑凤琴.南宁市PM10浓度与气象条件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1):55-56.
[4] 韩茜,魏文寿,刘新春,等.乌鲁木齐市PM10、PM2.5和PM1.0浓度及分布变化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5,9(1):32-37.
[5] 周秀玲,王强,刘承水.北京PM2.5和PM10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院报,2016(6):13-18.
[6] 闫逢旗,胡欢陵,吴永华,等.北京地区冬夏季气溶胶不同参数的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1):35-40.
[7] 王宇骏,黄祖照,张金谱,等.广州城区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6,29(6):800-809.
[8] 江益,李春鸾,林智丰,等.海口市PM10、PM25和PM1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J].广东气象,2014,36(3):37-41.
[9] 冯静,董君,李大伟,等.青岛市区春夏季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的关系[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29(1):18-21.
[10] 李彩霞,朱国强,李浩,等.长沙市PM10、PM25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2):173-175.
[11] 王英舜,邱玉珺,吴风巨,等.内蒙古干草原冬、春季大气气溶胶的若干特征观测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6):56-61.
[12] 郑凤琴,罗小莉,廖国莲,等.南宁市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背景的联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3):48-53.
[13] 廖国莲,郑凤琴,曾鹏,等.广西霾天气系统分型[J].气象科技,2018,46(1):149-154.
[14] 廖国莲,程鹏.南宁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4):26-28.
[15] 莫雨淳,廖国莲,潘润西.广西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7,38(2):14-17.
[16] 林巧美,陈欲强,陈璟,等.揭阳市空气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9(3):76-79.
[17] 廖国莲,郑凤琴,莫雨淳.南宁典型空气污染和清洁过程的近地层流场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35(1):56-59.
[18] 白永飞,吕学斌,平措,等.2014_2016年拉萨市大气环境质量分析[J].气象科技,2018,46(6):1274-1279.
[19] 董蕙青,阙秀美.2002年广西三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广西气象,2003,24(2):27-30.
[20] 陆甲,董蕙青,谢宏斌.2004年南宁市空气质量回顾[J].广西气象,2005,26(1):38-40.
[21] 廖雪萍,凌卫宁,凌洪,等.南宁市适应风气候环境总体规划的建议[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2):57-59.
[22] 陈均,李婷苑,洪莹莹,等.2016年广东两次气溶胶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J].广东气象,2018,40(2):39-43.
[23] 梁昭,梁水养,陆飞.一次颗粒物监测仪器故障排除的分析处理[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6,37(增刊I):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