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一江, 廖雪萍, 李耀先, 等. 增温对水稻生长影响研究进展[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 38(4): 54-57.
[2] Angstrom A. Solar and terrestrial radia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Meteoroloogical Society, 1924, 50: 121-125.
[3] 曾燕, 邱新法, 刘绍民, 等. 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估算模型[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48(5): 1028-1033.
[4] 董振国, 于沪宁. 农田光合有效辐射观测与分析[J]. 气象, 1983(7): 23-25.
[5] 周允华, 项月琴, 单福芝, 等. 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气候学研究[J]. 气象学报, 1984, 42(4): 387-397.
[6] 周允华, 项月琴. 太阳直接辐射光量子通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J]. 地理学报, 1987, 42(2): 116-128.
[7] 王炳忠, 税亚欣. 关于光合有效辐射的气候学计算问题[J]. 太阳能学报, 1988, (9): 59-65.
[8] 周允华, 项月琴, 栾禄凯, 等. 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气候学计算[J]. 气象学报, 1996, 54(4): 447-455.
[9] Alados I, Foyo-Moreno I, Alados-Arboledas L.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Measurements and modelling[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1996, 78(1-2): 121-131.
[10] Alados I, Alados-Arboledas L. Validation of an Empirical Model for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International[J] Journal of Climatology, 1999, 19(10): 1145-1152.
[11] 吕宁, 刘荣高, 刘纪远. 1998—2002年中国地表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5): 623-630.
[12] 童成立, 张文菊, 汤阳, 等. 逐日太阳辐射的模拟计算[J].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26(3): 165-169.
[13] González J A, Calbó J. Modelled and Measured Ratio of PAR to Global Radiation under Cloudless Skies[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02, 110(4): 319-325.
[14] 张玉坤, 金龙, 广西旬太阳直接辐射和旬散射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及收入概况[J], 广西气象, 1980, 4: 7-17.
[15] 苏志, 涂方旭, 广西太阳总辐射的计算及分布特征[J], 广西气象, 2003, 4: 32-34.
[16] 董泰锋, 蒙继华, 吴炳方, 等. 光合有效辐射(PAR)估算的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9): 1125-1134.
[17] 张运林, 秦伯强. 太湖地区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及其气候学计算[J]. 太阳能学报, 2002, 23(1): 118-123.
[18] 韩晓阳, 刘文兆, 朱元骏. 长武塬区光合有效辐射的基本特征及气候学计算[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30(4): 166-171.
[19] 季国良, 马晓燕, 邹基玲, 等. 张掖地区的光合有效辐射特征[J]. 高原气象, 1993, 12(2): 141-146.
[20] 白建辉, 李楠. 深圳光合有效辐射计算方法的初探[J]. 地球科学前沿, 2018, 8(4): 837-844.
[21] 白建辉. 华北地区光合有效辐射的计算方法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2): 1-8.
[22] 朱旭东, 何洪林, 刘敏, 等. 近50年中国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0, 65(3): 270-280
[23] 蒋冲, 朱枫, 杨陈等. 秦岭南北地区光合有效辐射时空变化及突变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3): 435-446.
[24] 张广奇, 朱教君, 李荣平, 等. 基于日照时数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时数估算方法[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12): 3560-3567.
[25] 何洪林. 中国陆地区域太阳辐射要素空间化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