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国气象局.QX/T405-2017,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指南[S].北京:气象出版社,2017.
[2] 中国气象局.QX/T336-2016,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S].北京:气象出版社,2017.
[3] 王赟,满永恒,王洪祥.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连区域雷灾易损性评价[J].气象科技,2014,42(4):702-706.
[4] 仲杰.浅谈如何做好防雷重点单位的安全监管工作[J]. 资源环境,2017,34(17):140.
[5] 刘敦训,邱宗旭,罗意斓,等.深圳雷电灾害防护现状及重点单位认证管理机制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 2015,(7):280-282.
[6] 姬丹.气象大数据结合行业需求精准服务[J].气象科技进展,2017,(1):56-57.
[7] 杨超,赵丽娟.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厦门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中的应用[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16(6):774-778.
[8] 茕匡晓,高朋会,王红娟.模糊综合评判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的理论模型[J].灾害学,2003,18(3):20-23.
[9] 林念萍,吴荣军,王小英,等.基于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闪电灾害风险区划[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4,(2):169-174.
[10] 刘平英,周清倩,胡颖,等.近12年云南省云地闪活动变化及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8,39(3):86-91.
[11] 郭媛,吴量,何宽,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西雷灾风险区划[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9(2):108-113.
[12] 陈哲,吴海,张茂华,等.影响海南岛雷电灾害的因素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7,38(2):81-85.
[13] 沈海波,陈贻亮,罗毅坚,等.梧州市雷电灾害变化特征的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7,38(3):125-128.
[14] 李韬,奚广平,黄远盼,等.贺州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及防御研究[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 37(2):96-99.
[15] 陈易昕,殷启元,戴巍,等.2016年广州地区雷灾特征的综合分析[J].广东气象,2018,40(2):62-64.
[16] 张春燕,黄延刚,陈易昕.2008-2012年广东省雷电灾害特征的分析[J].广东气象,2015,37(3):63-65.
[17] 吕海勇,李文飞,吴坚.1995-2014年广东省雷电灾害事故的统计分析[J].广东气象,2015,37(6):52-55.
[18] 曾庆锋,徐栋璞,江鉴,等.2013-2016年深圳雷电活动和雷灾特征的分析[J].广东气象,2017,39(6):36-39.
[19] 郑伟杰,黄晓东,徐碧裕,等.江门市气象灾害特征及影响分析[J].广东气象,2016,38(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