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董光荣, 申建友, 金炯, 等. 气候变化与沙漠化关系的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88(1):33-47.
[2] 余迪,段丽君,温婷婷,等.青藏高原雨季特征及其对气候增暖的响应[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37(2):12-18.
[3] 申红艳,马明亮,汪青春,等.1961-2010年青海高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6):87-94.
[4] 娄德君,王波,王冀,等.青藏高原5月大气热源与黑龙江省盛夏降水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0,36(2):34-40.
[5] XU X D,LU C G,SHI X H,et al. World water tower:An atmospheric perspective[J]. Geophys. Res. Lett, 2008, 35(20):525-530
[6] 徐祥德,董李丽,赵阳,等.青藏高原"亚洲水塔"效应和大气水分循环特征[J].科学通报,2019,64(27):2830-2841.
[7] 刘焕才, 段克勤. 北大西洋涛动对高原夏季降水的影响[J]. 冰川冻土, 2012, 34(2):311-318.
[8] 曲美慧,朱文刚,赵淑红,等.常规观测同化对吉林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数值预报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38(6):10-19.
[9] 王宁,马梁臣,霍也.一次爆发性气旋引发东北地区暴雨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2,38(3):19-28.
[10] 林益同,赵春雨,房一禾,等.东北初夏和盛夏降水时空变化及大气环流因子新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37(5):63-71.
[11] 李颖,苏凤阁,汤秋鸿,等.青藏高原主要流域的降水水汽来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2,52(7):1328-1344.
[12] 王卫国,李弘毅,朱小凡,等.1979-2018年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积雪季极端降水水汽来源分析[J].高原气象,2022,41(6):1367-1383.
[13] 阳坤,汤秋鸿,卢麾.青藏高原降水再循环率与水汽来源辨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2,52(3):574-578.
[14] 周晓霞, 丁一汇, 王盘兴. 夏季亚洲季风区的水汽输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J]. 气象学报, 2008(1):59-70.
[15] 苗秋菊,徐祥德,施小英. 高原周边异常多雨中心及其水汽输送通道[J].气象,2004,30(12):44-46.
[16] 刘恒. 中亚至青藏高原西部冬季降水的时空振荡及其与北大西洋涛动的联系[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