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军,谭金凯.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地区灾害风险研究与应对思考[J].地理科学进展,2021, 40(5):870-882.
[2] 罗红磊, 何洁琳, 李艳兰,等.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变化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6,37(1):10-14.
[3] 史培军,应卓蓉.中国气象灾害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2(6):747-753.
[4] 沈铭劼.我国城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3:1-56.
[5] 胡坚,郭红亮.提高城市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服务能力的思考[J].大科技,2018(21):334-335.
[6] 郑传新,陆虹,胡维,等.新形势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方法及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9(3):112-115.
[7] 陈文龙,杨芳,宋利祥,等.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防御对策——郑州"7·20"特大暴雨启示[J].中国水利,2021, (15):18-20,23.
[8] 康邵钧.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防御能力实时评估方法研究[J].灾害学,2018, 33(4):180-183.
[9] 刘伟.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效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 45(30):176-177.
[10] 孔锋,薛澜,乔枫雪,等.新时代我国综合气象防灾减灾的综述与展望[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0(4):67-72.
[11] 王振亚,姚成,董俊玲,等.郑州"7.20"特大暴雨降水特征及其内涝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0(3):17-22.
[12] 段汀,陈权亮,廖雨静."21·7"郑州极端暴雨的形成过程及致灾机理分析[J].气象科学,2022,42(2):152-161.
[13] 国务院灾害调查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Z].2022:3-6,10.
[14] 杨松桦,冉峡.对自然灾害事件舆论引导策略的分析——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J]. 媒体融合新观察,2021(5):46-51.
[15] 曹策俊,李从东,王玉,等.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7, 24(11):76-82.
[16] 周玉蓉,赵和梅.基层防灾减灾能力现代化的评估分析[J].青海科技,2021,28(1):87-89.
[17] 王军,谭金凯.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地区灾害风险研究与应对思考[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5):870-882.
[18] 郑传新, 刘远, 李向红,等.层次分析法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7,38(4):48-50.
[19] 杜树成.如何增强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35(S1):20-21,23.
[20] 史军,温康民,穆海振,等.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进展[J].气象科技进展,2016, 6(6):15-21.
[21] 邓期民, 李忠波, 汪玲.降水对公路水毁灾情突发事件的影响与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9(3):116-119.
[22] 袁丽军,曾涛,孔毅民,等.气象科普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发展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9,40(4):92-95.
[23] 贾子冰,李娜.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气象短信服务策略[J].广东气象,2008,30(6):49-50,53.
[24] 陈峥蓉, 郑永泉, 邢维东,等. 应用VB和预警模版快速形成气象预警短信方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9(1):96-98,105.
[25] 刘英轶,丘良,翟丽萍,等.突发气象灾害科普视频制作的创新模式——以科普视频《揭秘广西桂林临桂区"3·21"17级大风》为例[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1,42(1):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