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江山.生态与农业气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7-15.
[2] 王建国,孙景兰.现代农业气象观测技术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4:1-4.
[3] 中国气象局.生态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5-7.
[4] 王春乙,王石立,霍治国,等.近10年来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J].2005,63(5):659-671.
[5] 谭宗琨.广西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及灾害风险区划[J].广西气象,1997(1):45-51.
[6] 何燕,高永珍.广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1998(5):39-42.
[7] 匡昭敏,朱伟军,杨鑫,等.基于MODIS数据的广西旱区干旱指数模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3):352-358.
[8] 匡昭敏,朱伟军,黄永璘,等.广西喀斯特干旱农业区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1):112-117.
[9] 钟仕全,罗永明,莫建飞,等.环境减灾卫星数据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2011,32(4):593-597.
[10] 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 北京:气象局出版社,1993.
[11] 北京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12] 程纯枢.中国农业气象工作四十年(1951-1990)[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1-107.
[13] 程纯枢,冯秀藻,高亮之,等.中国的气候与农业[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14] 李世奎,侯光良,欧阳海,等.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5] 叶民盛,舒晓波,齐述华,等.基于GIS/RS的江西省农业气候区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1):111-115.
[16] 程芳芳,王玉岗,李红卫,等.郑州市优质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J].农学学报,2014,4(3):88-92.
[17] 罗菊英,万绪山,闫永才,等.基于GIS的优质烟叶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方法[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5):1036-1040.
[18] 齐斌,余卫东,袁建昱,等.河南省棉花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11,32(4):571-575.
[19] 王锐婷,李金建,杨涛,等.基于GIS的四川省油桃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5):355-361.
[20] 马晓群,王效瑞,徐敏,等.GIS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30(1):105-108.
[21] 林红,杨丽霞,张玉芳,等.基于GIS的大英县甜橙种植农业气候区划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2):164-168.
[22] 边超钧,王连喜,王亚军,等.江苏省杨梅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190-193.
[23] 黄淑娥,殷剑敏,王怀清."3S"技术在县级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万安县脐橙种植综合气候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01,22(4):40-42.
[24] 苗百岭,侯琼,梁存柱.基于GIS的阴山旱作区马铃薯种植农业气候区划[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1):278-282.
[25] W.G. Duncan,R.S. Loomis, W.A. Williams,et al. A Model for Simulation Photosynthesis in Plant Communities[J]. Hilgardia, 1967(4):1-32.
[26] 王春乙,张雪芬,孙忠富,等.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业气象研究[J].气象学报,2007,67(5):815-824.
[27] 侯英雨,张蕾,吴门新,等.国家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技术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8,29(6):641-656.
[28] 周永生,肖玉欢,黄润生.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广西粮食产量预测[J].南方农业学报,2011,4(9):1165-1167.
[29] 黄健,尼章光,娄予强,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广西水果产量预测[J].广东农业科学,2009(9):238-239.
[30] 曹卫星.作物智能栽培学:信息科学与作物栽培学的结合[J].科技导报,2000,139(1):37-40.
[31] 王纯枝,宇振荣,辛景峰.基于遥感和作物生长模型的作物产量差估测[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7):84-89.
[32] 刘志平,孙涵,胡萌琦.等.农业气象自动观测原理样机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287-9289.
[33] 张雪芬,薛红喜,孙涵.等.自动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功能与设计[J].气象应用学报,2012,23(1):105-112.
[34] 匡昭敏,李莉,马瑞升.等.甘蔗气象智能监测与智慧服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9:1-24.
[35] 刘志平,匡昭敏,韩清延.等.甘蔗农业气象自动观测样机设计与应用实践[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9(2):47-50.
[36] 刘志平,匡昭敏,马瑞升.等.基于图像特征的甘蔗出苗期自动识别技术研究[J].甘蔗糖业,2020,49(5):1-3.
[37] 魏广生,易燕明,李耀先,等.影响我区剑麻生产的气候因子及种植区划[J].广西气象,1990,11(4):36-40.
[38] 陈靖,苏永秀.桂南冬玉米气候区划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1996(4):165-167.
[39] 李政,苏永秀.CITYSTAR在百色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中的运用[J].广西气象,2002,23(2):29-31.
[40] 苏永秀,李政.地理信息系统在县级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3,22(1):46-49.
[41] 苏永秀,李政.GIS支持下的芒果种植农业气候区划[J].广西气象,2002,23(1):46-48.
[42] 杨鑫,孙涵,苏永秀,等.LST在农业气候热量区划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4,27(3):397-404.
[43] 苏永秀,李政,丁美花,等.基于GIS的广西沙田柚种植气候区划研究[J].果树学报,2005,22(5):500-504.
[44] 苏永秀,丁美花,李政,等.GIS在广西龙眼种植优化布局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2):145-149.
[45] 苏永秀,丁美花,李政,等.气候条件对广西地区龙眼产量的影响及其丰歉气候指标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6,22(3):308-312.
[46] 苏永秀,李政,孙涵.基于GIS的广西甘蔗种植气候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252-255.
[47] 苏永秀,李政.基于GIS的广西八角种植气候区划[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26(4):353-357.
[48] 苏永秀,李政,孙涵.基于GIS的南宁市细网格立体农业气候资源分析研究[J].气象科学,2007,27(4):381-386.
[49] 苏永秀,李政.八角的气候生态特性及其经济布局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1):57-60.
[50] 黄永璘,苏永秀,钟仕全,等.基于决策树的香蕉气候适宜性区划[J].热带气象学报,2012,28(1):140-144.
[51] 廖雪萍,梁骏,黄梅丽,等.广西冬耕季农业气候资源对冬种马铃薯布局的影响[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4):47-50.
[52] 王莹,苏永秀,李政.广西西北部油茶种植气候适宜度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3):24-30.
[53] 黄梅丽,廖雪萍,罗燕英,等.基于GIS的广西金花茶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163-168.
[54] 庞奇华,秦亮曦,苏永秀,等.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广西热带果树种植适宜度分析[J].新一代信息技术,2019,2(9):17-24.
[55] 何燕.近10年来广西严重洪涝灾害灾情分析[J].广西气象,2000(2):37-39.
[56] 莫建飞,陆甲,李艳兰,等.基于GIS的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J].灾害学,2012,27(1):38-43.
[57] 戴雨菡,黄路婷,李思雨,等.基于GIS的百色市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J].现代农业科技,2017(23):173-176.
[58] 黄海洪,谭宗琨,罗永明.广西双季稻种植区涝灾量化评估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1):95-102.
[59] 吴全衍,蓝永昌,黄香杏.干旱对广西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1990(1):1-4.
[60] 李耀先,李秀存,张永强,等.广西干旱分析与防御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1(3):113-117.
[61] 李耀先,陈翠敏,林墨.广西区域干旱的分析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9,25(S):125-131.
[62] 黄雪松,覃志年,李艳兰.广西农业干旱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2):29-34.
[63] 黄雪松,周立尧,魏春秀,等.广西农业干旱灾害演变态势及应对策略[J].气象软科学,2009(2):40-45.
[64] 李艳兰,罗莹,黄雪松.广西农业干旱动态评估模型[J].广西气象,2006,27(2):11-14.
[65] 陆甲,李广海,李艳兰,等.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广西农业干旱的适用性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12):2007-2013.
[66] 张凌云,简茂球. AWTP指数在广西农业干旱分析中的应用[J].高原气象,2011,30(1):133-141.
[67] 陈燕丽,蒙良丽,黄肖寒,等.基于SPEI的广西喀斯特地区1971-2017年干旱时空演变[J].干旱气象,2019,37(3):353-362.
[68] 李莉,匡昭敏,莫建飞,等.基于AHP和GIS的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9):193-201.
[69] 匡昭敏,朱伟军,杨鑫,等.基于MODIS数据的广西旱区干旱指数模型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3):352-358.
[70] 匡昭敏,朱伟军,黄永璘,等.广西喀斯特干旱农业区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1):112-117.
[71] 钟仕全,罗永明,莫建飞,等.环境减灾卫星数据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2011,32(4):593-597.
[72] 莫建飞,钟仕全,陈燕丽,等.基于GIS的广西甘蔗萌芽分蘖期干旱等级空间分布[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3):113-115.
[73] 陆耀凡,廖雪萍,陈欣,等.近40年广西右江河谷甘蔗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2):62-65.
[74] 李莉,匡昭敏,莫建飞,等.广西甘蔗秋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初步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16,27(1):95-101.
[75] 卢小凤,匡昭敏,李莉,等.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甘蔗秋旱演变特征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6,47(2):217-222.
[76] 陈燕丽,蒙良莉,黄肖寒,等.基于SPEI的广西甘蔗生育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4):149-158.
[77] 陈燕丽,黄思琦,莫建飞,等.基于CLDAS数据的甘蔗干旱监测评估标准对比[J].干旱气象,2020,38(2):188-194.
[78] GB/T 34809-2017.甘蔗干旱灾害等级[S].
[79] 谭宗琨,韦饶诒,丘泗杰.广西早熟荔枝果实热害调查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4):349-353.
[80] 廖雪萍,史彩霞,黄梅丽,等.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9,40(2):56-60.
[81] 谭孟祥,何燕,王莹,等.基于MeteoGIS的广西早稻高温热害精细化区划[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8):27-32.
[82] 蒙小寒,莫申萍,许艺馨,等.广西水稻优势产区早稻抽穗影响期高温时空分布及热害情况[J].江西农业学报,2020,32(7):99-105.
[83] 陈小燕,李树宇.浅谈广西北流市高温热害对早稻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20,40(3):109-110.
[84] 唐国敏,刘永裕,黄维,等.柳州市早稻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规律[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0):69-74.
[85] 李仕谟,符合,张彦增.广西甘蔗冻害调查分析[J].农业气象,1985,3(1):55-56.
[86] 庞庭颐,宾士益,陈进民.香蕉越冬低温指标的初步鉴定[J].广西气象,1990(3):43-45.
[87] 张建平.香蕉北调气象条件分析[J].广西气象,1990(2):43-45.
[88] 陈靖,苏永秀.冬玉米抽雄吐丝低温冷害指标探讨[J].中国农业气象,1995,16(3):27-30.
[89] 包辉昌,刘世业,何鹏.不同寒害冻害天气类型对广西香蕉生产影响的初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3):9953-9954.
[90] 钟国平,蓝佳隆,张建平.菠萝寒害指标分析[J].广西气象,1986(3):38-41.
[91] 谭宗琨,丁美花,杨鑫,等.利用MODIS监测2008年初广西甘蔗的寒害冻害[J].气象,2010,36(4):116-119.
[92] 谭宗琨,刘世业,欧钊荣.广西糖料蔗寒冻害风险评估与风险区划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1):86-91.
[93] 谭宗琨,陈汇林,唐广田.广西冬季露地栽培辣椒寒冻害风险评估与风险区划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6):225-232.
[94] 孟翠丽,谭宗琨,李紫甜.广西甘蔗寒冻害空间反演模型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6):15-21.
[95] 吴炫柯,刘志平,谭宗琨,等.基于Surfer技术的广西甘蔗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4):30-32.
[96] 吴炫柯,黄维,姚裕群,等.基于Surfer技术的广西木薯寒冻害空间分布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9):103-107.
[97] 文兆洪,兰佳隆. 我区早稻幼穗分化至孕穗稻期间低温天气对产量影响的分析[J].广西气象,1985(1):54-58.
[98] 古文保,钟利华,陆虹.广西春播低温阴雨环流特征及预报研究[J].广西气象,2000,21(S):75.
[99] 李菁,吕平,祁丽燕,等.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对广西早稻生产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15341-15342.
[100] 周幼婵,黄巾旗,唐兵兵.广西贵港市春播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2019,39(4):44-48.
[101] 刘春峰.来宾市春播期低温阴雨影响评价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SI):70-71.
[102] 柳州地区沙塘农业气象站,武宣县新学五队气象哨,武宣县气象站. 几个品种不同播植期对避过寒露风效果的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1978(6):18-21.
[103] 吴全衍.寒露风危害晚稻的生理机制——兼论光温对比率的影响[J].气象,1979(3):15-19.
[104] 吴全衍.寒露风影响晚稻空秕的原因分析[J].气象,1980(8):22-23.
[105] 玉树斌.低温危害杂交晚稻结实的研究初报[J].广西气象,1980(5):39-46.
[106] 陈敬泽.日照条件与晚稻障碍型冷害[J].广西气象,1982(4):1-5.
[107] 覃武.桂西北寒露风偏早和偏晚的原因分析[J].广西气象,1989(2):33-36.
[108] 蒋振芳.1997年广西寒露风天气特点及其对晚稻生产的影响[J].广西气象,1998,19(1):36-37.
[109] 谢晖.广西2002年寒露风天气对晚稻的影响与防御对策分析[J].广西气象,2003,24(1):37-39.
[110] 何燕,李政,徐世宏,等.GIS在水稻寒露风冷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J].灾害学,2012,27(1):68-72.
[111] 陈燕丽,何燕,莫建飞,等.基于CLDAS数据的广西晚稻寒露风监测精准度评估[J].贵州农业科学,2018,46(7):73-76.
[112] 广西水稻产量预报业务化试验组.广西水稻气象产量预报模式和业务系统[J]..广西气象,1989(4):34-37.
[113] 苏永秀. 广西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系统[J].广西气象,1991(2):41-44
[114] 李耀先.模糊集合嵌入岭回归在世道产量年景气象预测中的应用[J].气象学报,1986,44(4):456-463.
[115] 陈靖,文兆洪,钟国平.早稻产量农业气象预报FUZZY模型[J].广西气象,1984(2):6-11.
[116] 陈靖,苏永秀,吴全衍,等.广西玉林、花生、柑桔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技术方法的研究[J].广西气象. 1991(3):37-40.
[117] 莫新.模糊优先比在作物产量年景评价中的应用[J].广西气象,1991(2):55-57.
[118] 李晓东,吴胜军,杜耘,等.基于小波的钦州水稻产量多时间尺度分析与预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9,3(3):507-509.
[119] 肖凌,梁玉莲,杨宇红,等.南宁市甘蔗气候产量预测模型[J].广东农业科学,2013(4):174-176.
[120] 欧钊荣,谭宗琨,何燕,等.BP神经网络模型在广西原料蔗产量预报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2007,29(2):213-216.
[121] 李修华,李婉,张木清,等.基于田间环境及气象数据的甘蔗产量预测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9,50(S1):233-236.
[122] 谭宗琨,欧钊荣,何燕.全球蔗糖主产国甘蔗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1):71-75.